国外 银行 互联网(国外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
这是3月1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拍摄的一家硅谷银行。(新华社/路透/图)
一直因独特的“投贷联动”模式而被银行界仿效的明星银行——美国第16大贷款机构美国硅谷银行(下称“SVB”)“光速”倒闭。
2023年3月8日,硅谷银行的股价露出端倪。时隔仅仅两天,挤兑风暴引发股价垮塌。3月10日,硅谷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接管。这在事实层面宣告了硅谷银行的倒闭。这是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最大的银行破产案,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倒闭的银行,仅次于2008年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硅谷银行在3月7日官方宣布“很荣幸连续五年登上福布斯年度美国最佳银行榜单”。在这份榜单中,硅谷银行排名第20位。
更令人惊愕的是,硅谷银行首席执行官格雷格·贝克尔(Greg Becker)在破产十天前出售了价值360万美元的SVB的股票。而硅谷银行CAO Joseph Gentile职业生涯始于安然事件肇事者安达信,上一份工作则是雷曼的CFO。
拥有约2000亿美元资产的“SVB”倒闭事件,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这不仅仅将使数千家科创企业和PE/VC基金无法及时发放工资或支付供应商账单,更令市场疑虑它是否将引发又一次“雷曼时刻”?市场更关注,一直被银行界追捧的SVB为何轰然倒塌?它的模式失效了吗?
SVB负债端客源单一
40年前,SVB最初只是加州当地一家小银行,在科技企业繁荣时期迅速成长为一家有着独特模式的特色银行。SVB为初创企业和PE(私募股权公司)/VC(风险资本)开立账户,办理存贷业务。大型银行不愿意做初创公司的业务,因为它们很少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品。
SVB为科技公司日益增长的债务需求提供资金,因为科技公司试图保持私有化,避免稀释股权。SVB同时也是VC和PE的重要贷款人,这些基金越来越多地利用杠杆以提升IRR(内部收益率)。
伴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科技公司在过去五年中的市值迅速膨胀,SVB也随之快速成长。其间,初创企业现金充裕,存钱需求大于贷款需求。尤其在2020年疫情暴发,美国开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量化宽松,SVB的客户现金充裕,存款随之膨胀。
SVB的存款在过去一段时间甚至翻了两番:从2017年底440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1890亿美元,其中定期存款比例仅为4%;而其贷款仅从230亿美元增长到660亿美元。
存多贷少,存短投长
传统银行通过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赚钱,而SVB的存款规模远远大于贷款,因此,SVB需要购买其他计息资产。截至2021年底,该银行已投资了1,280亿美元,主要包括久期较长的抵押贷款债券(MBS)和国债。当时,SVB以较高价格购买了债券。
2022年,市场风云突变。随着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美联储持续暴力加息,美元利率飙升。风险资本逐渐萎缩,转而追求无风险回报,债券价格进而暴跌。
随着风险资本枯竭,SVB的科创企业客户存款规模急剧降低:从2021年底的1890亿美元下降至2022年底的1730亿美元。SVB被迫折价抛售其债券投资组合,交易损失约为18亿美元。目前,SVB的现金余额约为负9.58亿美元。
SVB为应对危机曾推出改革方案:低价抛售债券,并拟进行股权融资。没想到,一个亏损细节引发市场恐慌。客户在一天内挤兑近420亿美元。挤兑和股价暴跌先后降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下称“FDIC”)宣布关闭SVB,并为储户提供25万美元的存款保险,储户将在3月13日获得担保范围内的资金。据估计,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1,730亿美元存款中近96%不在FDIC保险范围内。
反观大型银行,摩根大通最为谨慎。其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此前表示,“很难证明美国债券的价格是合理的”。虽然摩根大通在疫情后新增存款超过7000亿美元,但其债券持有量仅增加了2000亿美元。
英国养老金风波犹在眼前
SVB的英国分支申请了18亿英镑的流动性。随后,英格兰银行也已采取行动,将其列入破产清算程序。SVB的案例不禁令人想起2022年9月的英国养老金风波。其负债驱动型投资策略导致了短暂的流动性危机。
在过去十年里,英国养老基金采用负债驱动投资(LDI)策略,通常使用衍生品以将其负债与资产相匹配。据投资协会(The Investment Association)称,10年间采用LDI策略对冲的英国养老基金的规模增长了两倍。
2022年9月,英国央行快速加息和“迷你债”议案公布,英国金边债券(Gilt)收益率迅速飙升。这迫使英国养老金蜂拥出售金边债券,从而使债券价格不断下跌,进一步推高收益率,英国养老金不得不抛售更多金边债券和其他流动资产。幸而英格兰银行及时进行了干预,成功阻止了“死亡螺旋”式抛售。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衍生品交易本身不是问题,快速加息的环境和相应的交易策略才是问题。硅谷银行的破产凸显了许多美国银行在低利率环境时采用的交易策略存在风险隐患。在一段时间内,这些资产确实提高了银行利润,但SVB等银行买在了市场高点。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历波动。不能因此而否认硅谷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与科创资本时发挥的巨大作用,但是要尊重和敬畏金融规律。
美联储加息是导火索
“对美联储持续加息造成的种种影响,我们内部一直高度关注。但第一个倒下的是硅谷银行,确实没想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金融机构出现风险是必然的。其根源在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进入长达10年的低利率低通胀时代。”
他解释,回溯2008-2018年,低利率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普遍预期。对金融机构而言,理性的策略就是购买资产,而且买得越早,资产期限越长,其收益就越稳定。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包括硅谷银行在内的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将涌入的大量低息甚至无息存款用来购买十年期美国国债,以确保能够获得虽然较低但非常稳定的回报。
但自2022年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转向,叠加俄乌冲突等影响,美国存贷款利率双双快速上行,对包括硅谷银行在内的美国商业银行投资收益产生了普遍的影响。从目前已披露的公开信息看,硅谷银行流动性出现问题,与其存贷款两端的客户集中度过高有直接关系。
国信证券研究所银行团队的研究报告也认为,此次硅谷银行的问题在于其在流动性宽松时期大量吸收存款并配置长期限的债券资产,导致潜在的利率风险大幅增加,美联储加息使得问题暴露。
科创业或遭重创
硅谷银行倒闭危机仍在发酵中。它会引发又一个“雷曼时刻”吗?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梳理统计此次危机发生以来各金融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发现,基于已经披露的公开信息,多数机构对此次危机的影响程度持谨慎乐观预判。如国信证券研究所银行团队在其最新研报中判断,硅谷银行问题大概率不会演变成更加广泛的危机事件,对我国银行业而言,更是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鲁政委则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硅谷银行危机主要影响集中在美国的科创领域,叠加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体系安全得到大大加强,此次危机不会重蹈“雷曼时刻”覆辙,但对美国科创领域的影响巨大,其影响可能相当于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破灭。
硅谷银行倒闭危机,首当其冲的便是美国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首先,硅谷银行是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服务的主要金融机构,其存款和贷款的绝大部分来自或投向了美国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特别是贷款业务在细分市场的市占率接近5成,是众多PE/VC机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及其高管存贷款业务的主要银行。硅谷银行的倒闭将令这些机构的正常商业活动受到重大影响,企业得不到及时融资,员工拿不到工资,高管的财富也可能面临严重缩水。
其次,硅谷银行深度介入“风投—科创”的生态圈,其倒闭将对整个生态圈构成深远影响。硅谷银行长期深耕PE/VC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领域,建立了稳固的优势。其资金以贷款形式投放给PE/VC机构、高科技企业和这些企业的员工,同时也从这些企业和员工处获得存款,因此它看起来像一家虚拟的“创投圈集团”的财务公司。
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硅谷银行对PE/VC机构的信贷投放约占其贷款总额的一半。由于投资者通常不是一次性全额付款,这些PE/VC机构成立的基金一般会拿投资者做出的认投承诺为担保向银行申请授信。在硅谷银行倒闭停业的情况下,PE/VC机构的基金运作也将面临不确定性。
此外,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投资风险高,传统商业银行的风控体系无法满足此类企业的融资需求。而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融资压力和经营压力,失去硅谷银行的资金支持,大量此类企业或将被迫裁员甚至破产。经过二十多年的互联网科技革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改变了世界。但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也早已存在泡沫化现象,此次硅谷银行倒闭事件,相当于出现了第一个破裂的泡沫,势必对整个互联网行业今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美联储加息步伐或受阻
美联储的加息步伐会因此而停歇吗?
兴业银行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在金融投资方面出现的巨额浮亏远不止硅谷银行一家。美国总资产500亿-7000亿美元的23家上市中小型银行中,资产端在持有至到期项目和可供出售项目拥有的债券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或超过20%的有13家,其中硅谷银行占比最高超过了50%,另有2家银行的占比接近40%。这些银行的债权投资目前也出现了一定的浮亏,但根据现行监管规则尚未体现在资本净额等核心指标上。
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这些债权投资占比较大的银行也可能出现因存款大幅下降而不得不抛售债券的困境,进而导致投资浮亏转化成对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侵蚀。以硅谷银行为例,如其将持有至到期项目全部在二级市场抛售,将产生超过150亿美元的损失且全部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将令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至-2.94%,大幅低于美联储要求的4.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底线。
自2021年以来,美联储以近40年来最激进的加息行动遏制通胀,而金融机构对此准备显然不足。短期看,硅谷银行的倒闭有其自身的原因,还不足以对美联储加息路径构成明显影响,但如果未来有更多中小银行出现风险事件,甚至演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美联储的激进加息策略可能会被迫放缓。
对中国银行业暂无直接影响
硅谷银行有约3成业务遍布全球,在加拿大、丹麦、德国、印度、以色列和瑞典等国家都有分支机构。硅谷银行倒闭危机会影响其所在国家金融系统吗?
硅谷银行危机的影响范围目前仍集中在美国国内,但已波及多家企业。英国央行发布公告称,将会把硅谷银行金融集团英国附属公司(SVB UK)列入银行破产程序。约180家科技企业负责人致函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请求政府出手干预。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目前也在审时度势,并持续跟进监管。在新加坡举办的沃顿商学院校友聚会上,有与会企业家称:“硅谷银行爆雷事件对科技行业的影响不容小觑,因为存款对科技初创企业至关重要,
多国科技企业创始人们都开始警告称,如果政府不干预,硅谷银行的倒闭可能会在全球各地剿灭初创企业。”
部分PE/VC圈人士3月11日也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国内部分美元基金在硅谷银行开设有存款账户,部分中概股上市公司也与该行有业务往来。
国信证券银行研究团队报告认为,硅谷银行出现的问题比较独立,几乎不存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交叉风险,因此大概率不会演变成更加广泛的危机事件,对我国银行业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对于部分中资PE/VC机构在该行的美元存款无法取出使用,影响投资项目的问题,鲁政委认为,资金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在国内找到接盘机构。
压力测试尤为重要
由于周末假期因素,硅谷银行危机的相关影响尚未全部显现。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建议,尽管此次危机事件对中国金融业暂无直接影响,但仍需保持高度警惕,跟踪事件进展,及时摸清危机的传导路径,并适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一、高度重视危机进展,保持关注和研究。风起于青萍之末。回溯历史上任何一次大危机的发生原因,都能在危机发生前某个时点找到一根“导火索”。如果能及时发现危机的苗头,洞悉其未来可能产生的巨大危害,在其尚未显著构成危害时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干预和化解,防患于未然,对于经济稳定运行都是最优方案。
二、做好压力测试,货币政策调整不宜操之过急。金融危机后,美国于2010年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强化金融监管。资产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的银行将触发更严格的审慎监管标准,其中就包括美联储主导的压力测试。但硅谷银行成功游说了国会。2018年,审慎监管门槛由此前500亿美元的门槛提升至2500亿美元。硅谷银行等逃避了前四类银行不同频次的各类压力测试,并实现了规模扩张。
硅谷银行倒闭事件表面上是一只“黑天鹅”,但其风险传导机制、危害程度等目前仍不明朗,如美联储未来继续保持激进的加息策略,是否会演变成“灰犀牛”,目前尚难定论。对中国而言,应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压力测试,了解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在货币政策方面宜继续保持积极稳健策略,冷静观察,从容应对。
三、坚持市场化手段化解外溢影响
在处置危机方面,政府的决策和行动对于市场有重大影响。针对当前因硅谷银行倒闭可能对部分中资机构、上市公司带来的外溢影响,应积极为相关企业提供咨询建议,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度过风险期。同时,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挑战,也需要明确市场化原则,谨防道德风险。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蒋昭昆 李鹤鸣
相关阅读加息对货币的影响(加息与汇率的关系)
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欧洲货币危机事件的背景
货币加息 房价 美联储加息货币
人民币兑美元现汇买入价
2018年美元转换人民币趋势(2018年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
国外 银行 互联网(国外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
美元兑人民币 工商银行(工商银行美元兑换人民币)
原油投资有哪些优势(原油投资有哪些优势呢)
纸黄金买进这个特大机会(纸黄金值得投资吗)
近几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图(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