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资讯 内容详情

信托 20万(信托得多少钱)

小智 资讯 2023-08-28 10:57:03 1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欢迎关注“牧诗地产圈”,点击左上角头像,互动暗号加群可加入地产交流群,更多干货资料。

最近,多家房企理财产品陆续暴雷,相信也有不少地产人购买了自己公司或其他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


最近牧诗收到的来信中,除了焦虑被裁员的内容,还有不少人咨询关于理财产品爆雷及兑付的问题,因此,今天我们选取了一份有代表性的来信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解答大家的疑问。


我太傻,轻易相信公司,买了理财……

粉丝的来信


牧大你好:


打扰了。


一直有件事儿让我很气愤,窝在心里又很难受。


我在一家房企做投资经理好几年了,公司属于top30之列。毕竟这是我当初一直想进的公司,所以一直很努力勤奋,也通过自己的付出也做出了一些业绩,领导也有意继续把我向上培养。


就在我踌躇满志决心在公司大干一番的时候,公司却要求主管级以上员工都必须购买公司的理财产品,不仅有外推任务,内部员工也都有认购指标,根据职位高低购买不同的份额。


强制的,不买就会被辞退。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完成目标,还会扣除一部分工资。


我自己被强制分配了近20万的任务,坑爹呢,这样的话,不吃不喝也不够呀。


毕竟我不仅是一个人,身后还有一个家庭要养。谁家没有个生活开支,房贷车贷各种费用,这样下去日子也没法过了。


因为这事,没少遭到家人抱怨,我实在对这种强制性行为很反感,简直无语了。


当然不否认,身边也有一些同事觉得自家公司理财产品能高出市场几个点的收益率,而且一般都有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做担保,觉得这么大公司总不至于不会还钱吧。


起初我也这么认为,应该还算安全,但就目前已经发生的情况来看,连恒大这样体量的公司理财都会出问题,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不禁觉得买公司理财风险还是蛮高的。


买公司理财如果暴雷,加班加点挣的那点辛苦钱到最后几乎都血本无归,有的甚至拉上亲朋好友购买,原本的亲情信任最后都成了一地鸡毛,最好的朋友见到面都互相不想说话了。得罪了人不说,自己还陷入绝境。


请牧大帮我指点,


1、公司强制大家理财真实目的是什么,都干啥了?

2、面对公司这种无理要求我该怎么办?

3、怎么判断理财产品风险,避免踩雷。


不甚感激!


飞鸟

2021年11月30日


我太傻,轻易相信公司,买了理财……

牧诗回信


飞鸟兄弟:


你好!从你的表述中能感觉得到你的焦虑,不知道你现在已经购买没有?如果还没有买的话建议就不要买了。


坦白说,很多房地产公司都有自己的金融分支业务板块,通过这些板块子公司或者表面无关联的公司来进行募资的现象早已存在,也非常普遍。


在早些年,市场行情一直向上,房地产行业利润还比较丰厚,项目利润的确足以兑付这些高成本的资金,加点杠杆还可以扩张规模,因此也常被大家视作为公司福利,有时候还会有额度限制需要抢着买。


但随着政策调控趋严,房企发债、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渠道受限,房企不得不变着花样来融资,对内部员工发行理财产品的目的就已经变味了。


目前绝大多数房企的内部理财,真实目的都是为了筹措资金,尤其是资金链紧张的企业甚至强制要求员工认购,就是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借新钱还旧债。


和这种理财产品相似的,还有地产很流行的项目跟投、项目资金池等等。


筹集回来的钱都干啥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投到项目上,一种则是被归集到集团解决流动性问题。


投项目,一般会做成所谓的前融,直接配资协助公司拿地,或者是在公司拿地后替换自有资金出来,使地块能够正常开发,才能撬动向银行、信托等机构进行更大体量的融资,进而建设、销售、回款。


借款后被归集到集团,基本就是由集团根据现金流情况、主要是到期债务情况,来安排资金使用了,这种实际上就成了集团的储备资金池。


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你已经意识到公司这种是无理要求,就应该大胆的拒绝。


首先,从法律层面来说,当前很难界定地产公司向员工募资是否属于非法集资。


而且地产企业的理财产品实际上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目前并无明确的法律界定和专门的监管规定。


但地产公司为集资以下“任务”的形式,强制要求员工至少购买20万额度的理财产品,这一行为涉嫌民事胁迫,且有违劳动法。


公司向员工集资实际上是一种借贷合同关系或投资合同关系,应符合《民法典》第五条规定的自愿原则。


员工作为合同一方主体,可自愿决定是否借钱给公司或入股公司。公司不得利用劳动管理职权关系强迫员工出借资金。


根据《民法典》第150条的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因此,如果员工出于胁迫,像你提到的扣工资、辞退等缘由,而出借资金或购买了公司理财产品的,可诉请人民法院撤销合同,要求公司返还款项。


而在还没有出资的情况下,遭遇公司强制集资,员工也可直接拒绝。


一般而言,公司向员工集资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但囿于双方之间存在的劳动关系,公司常动用对员工的管理职权要求员工为公司集资或直接向员工集资。


对此,员工拒绝可能会遭受公司诸如调换岗位、下放基层、降低薪资待遇、长期外派、明升暗降等方式的刁难。


从劳动法的角度,公司此类做法有违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可在通知公司后辞职。


另外,公司以“任务”等形式向员工集资,很大程度上说明公司的经营已经存在很大的问题了。


尤其是使用强制手段逼迫员工自己或要求员工向亲友集资的,公司基本上已经处于崩溃边缘,故而此时离职对员工而言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需要特别提醒员工注意的是,一定要在离职时通知公司“被迫离职”的原因及理由。据此,员工可在离职时按《劳动合同法》第38条主张经济补偿金。


同时,为确保留痕留证,建议使用EMS方式快递“被迫辞职”通知书,并在EMS详情单上注明所寄文件为“解除合同通知书”或“被迫辞职通知书”;


即使用人单位拒签EMS,员工亦可凭邮政局的退件单证明员工已经履行通知义务。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怎么判断理财产品风险,避免踩雷。


其实前文已经提到,这类房企理财产品实际上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目前并无明确的法律界定和专门的监管规定,只能借助于民法典关于借贷或投资关系合同的规定以及劳动法来进行主张。


需谨记,这种私下募集资金的行为本身就是不合规的,而且理财是不保本的,不管公司说得天花乱坠,一定要切记,很大概率是你盯着公司理财的利息,殊不知公司盯着你的本金。


如果是打算买或者已经买了,建议从几个方面去分析下风险吧。


第一是资金用途,到底是用于投资项目还是解决债务问题,很多时候房企的理财都是一个资金池运作,并不能做到专款专用、点对点的投于项目,也不符合募投管退的步骤,甚至可能是先投再募。


因此,一定要了解清楚你买的理财,到底是去向哪里,个人感觉,封闭流向项目比解决公司流动性债务问题的安全性要高些。


第二是看项目的增信措施,常规的手段,包括集团或者其他的关联子公司担保、股权质押、土地抵押、派驻董事席位或财务总监、项目章证照、U盾共管等等。


从安全性说,资产抵押大于股权质押和担保措施,尤其是抵押资产折价后仍高于借款或投资本金的,相对会好一些。


第三就是项目本身的现金流,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底层项目本身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你得像自己工作中研究项目一样,来分析判断这个项目到底好不好卖,卖回来的钱扣掉预计的刚性支出(工程费用、销管费用)后,能不能覆盖掉投入到项目的借款本息。


而且项目最好能形成闭环管理,保证还清借款前不会上缴到集团或被挪作他用。


以上就是我的建议,总结起来就两点:


1、公司向员工集资须出于自愿,强制集资可以拒绝;如果已经买了,可诉请撤销合同,要求公司返还款项。判断项目风险主要关注资金用途、增信措施和项目现金流。


2、贵司的现金流大概率处于奔溃边缘,要做好被离职的心理准备,当下跳槽不易,节省点非必要开支熬过这个寒冬吧,祝好运。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牧诗

2021年12月4日


注:部分回答内容引用:界面新闻《地产企业的理财产品牵涉哪些法律问题,员工该如何应对》,作者弘毅(某律所从业人员)




其他伙伴遇到职场问题或实务中遇到难点,也可发邮件:mrthinkerclub@sina.com。


涉及个人或公司敏感信息请自行匿名处理,因为一些典型问题对大家有帮助会挑选出来发公号,日常较忙,回复可能比较慢,烦请耐心等待,感谢!

相关阅读
信托 20万(信托得多少钱)
上一篇: 用友t加怎么审核凭证(用友t+如何审核凭证)
下一篇: 平安银行信用卡年费(平安银行信用卡年费如何减免)
《信托 20万(信托得多少钱)》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