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枣(地瓜枣的做法)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陈子君)地处沂蒙山区西部的枣庄市山亭区,八成以上土地为山岭薄地,是省级财政困难县,是全市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为帮助群众脱贫,山亭区选择“靠山吃山、就地取材”的常规路径。
近年来,山亭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共发展优质特色林果48万亩,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129个,其中“山亭地瓜枣”于2019年6月核准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莺歌”“睿展”“果益多”等系列产品被评为全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山亭区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在山亭乡村路边晾晒的地瓜条。中国青年网记者陈子君 摄
小小“地瓜枣”,扶贫大产业
“地瓜枣”是利用地瓜加工制成的一种新型美味保健食品,实为地瓜而非“枣”。从前,这里的山村交通运输不便,地瓜吃不完,村民们就将地瓜煮熟、切片、晒干这样利于保存,又能晒出浸润了阳光气息的香甜的地瓜干,并给它起了一个很诱人的名字:“地瓜枣”。
“地瓜枣”制作简单,技术门槛较低,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整体推广。如何统一标准,建设统一品牌,从而“优质优品、好货好价”赢得市场,成为新课题。
枣庄市市场监管局由此联合市扶贫办,与山亭区委、区政府一起,展开专题研究,决定注册“山亭地瓜枣”国家地理标志,将零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生产、统一经营,建设具有“山亭品位、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标识,为农户脱贫探索出路。他们与枣庄“地瓜枣”生产企业展开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由企业牵头组织广大农户,实施有机种植。公司向贫困户统一配送种苗、有机肥,并教授种植管理技术。为打消农户顾虑,公司还以保护价收购的形式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让955户贫困户吃下“定心丸”,户均增收近1200元/年。
以张显涛张显庆兄弟为例,早在2001年,他们就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食品加工厂,专门高价收购当地农民的甘薯,并吸收当地农民进入加工厂。多年来,他们始终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凭借牢固的“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联合模式,每年能够给予山亭周边近万名农民共800多万元稳定的收入,将小小的红薯等农产品做成了出口日韩的大产业。
张显涛张显庆兄弟还积极响应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在山东山亭周边地区践行产业扶贫、就业帮扶、电商扶贫等,帮助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总帮扶资金达到200多万元。如在厂做产品外包装工作的贫困户沈霞,月收入可达3000—4000元,加上公司专门给予贫困户300—400元的每月补助分红,全家年总收入由以前的3万元增加到如今的8万元,实现了脱贫摘帽。
接受记者采访的沈霞。中国青年网记者陈子君 摄
小小“地瓜枣”,村民“致富果”
冬日,走进山亭区水泉镇的农户家中,举目间便是满眼金黄,架子上、草席上,一层层、一排排晒着“金疙瘩”,微风吹过带起阵阵红薯的清香。村民们一边熟练地翻拣着地瓜枣,一边闲话家常,脸上洋溢着笑容。
水泉镇村民在翻拣地瓜条。中国青年网记者陈子君 摄
“山亭区水泉镇有数百年地瓜种植历史,现有甘薯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鲜薯3万余吨,是山亭区重点打造的四大山亭小杂粮产区之一,目前有地瓜种植专业合作社6家,种植面积4000余亩”。水泉镇党委书记郗涛勇聊起辖内的地瓜,如数家珍。
2019年以来,水泉镇已经有4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取得“山亭地瓜枣”等“三品一标”认证。此外,水泉镇借助烟台大学派驻第一书记的机遇,成立了产业发展研究院,引进“智库专家”5名,常年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广标准化现代农业生产新知识和新技术。同时成立了电商联盟拓展营销渠道,推广使用“直播+电商”、“网红+电商”等销售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电商销售额度。2019年网上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比2018年同期增长60%以上。
郗涛勇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瞄准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目标,以打造地标品牌为动力,以挖掘地标文化为支撑,全面推动甘薯产业提质增效。”按照规划,水泉镇将建设国家级甘薯产业示范园,新建优质甘薯种苗培育基地、甘薯研发中心等,配套建设地瓜深加工、储藏、冷链物流、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打造属于他们的龙头产业、特色产业。
地理标志品牌让企业和农户受益的同时,也让封闭落后的小乡村对“品牌”有了基本认知。在此基础上,山亭区将借力发力,着手在地理标志商标及产地认证这面“金字招牌”上下功夫,通过挖掘地瓜枣的文化内涵,探索“政府扶持、市监主导、品牌引领、产业带动、精准施策”的“山亭模式”,让更多农户获得切实收益。
来源:中国青年网
相关阅读地瓜枣(地瓜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