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网站查询 齐河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段慧 志华
一块寸土寸金的宝地,如果都用来搞纯商业开发无疑是来钱最快的;一座川流不息的大桥,如果收费通行肯定会轻轻松松日进斗金;而要想解决遗留多年的下岗职工社保难题,要整体搬迁黄河滩区的十几个村,可能是贴钱费力还要担风险……然而记者在齐河县采访中发现,其决策者面对这些问题时作出的选择是,不看一时得失,舍得真金白银,用好上级政策,做足绣花功夫,算全局账、长远账、民心账、环境账,让老百姓有真切获得感的同时,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威信和城市的品位。
石登圣是原国有齐河县酿酒厂的一名老职工,多年前企业停产后下岗自谋生路,年近60岁却因社保欠缴无法退休养老。存在类似历史遗留问题的下岗职工,截至2016年,齐河县有近万人,其中工业系统就有23家企业涉及4700多人。
县经信局改制办主任张浩多年来一直和这些实际破产状态的留守企业人员打交道,深知其中之难:很多是处于“无场所、无收入、无管理人员”状态,住着“老破小”,社保有的已20多年没缴。这几年,国家棚改政策力度大,但如果仅仅依靠棚改,仅乔迁前后产生的费用就是这些留守人员很难承受的。
如何一揽子解决这些历史欠账?经过通盘考虑齐河决定,政府兜底,棚户区改造与企业改制清算同步推进。去年政府出资为石登圣缴纳了6.7万元社保,按照工作年限还能拿到一笔经济补偿金,此后每月可领到2800多元的退休工资。同时依照棚户区安置优惠政策,拆迁后他在环境更好的新小区以成本价获得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楼房。企业改制涉及问题面大量广,近两年齐河各相关部门全力靠上,做了大量细致工作,目前已有4000多人享受这一政策。按照计划,齐河将用3年左右时间,拿出12亿元将这部分人的住房和养老问题一并妥善解决。
65岁的祝阿镇李家岸村村民李庆才,最近没事就要到位于齐河黄河生态城正在建设的滨河社区逛逛,“这个地方环境好啊,周边是公园景区,还有配套小学。盼着赶紧搬进来,孙子就能在家门口上学啦!”
李家岸村是黄河滩区村,李庆才的家原来就紧贴着一道坝。他告诉记者,1978年的政策叫“公盖民住”,国家帮助建起了村台和4间屋,到现在已经40年了,中间经过翻盖但村台还是当年的。如今黄河“十三五”防洪工程又需要将村子搬迁,他一家7口人,换购了三套房。
这一工程涉及到全镇15个村2300户近8000人,全部整体搬迁到两个大的社区。祝阿镇副镇长马强向记者介绍,为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拆迁换购价格为850元/平方米,这与10年前的标准持平,而周边地区的商品房价格已经达到7000/平方米,远超当年。其实,虽然搬迁争取了国家征地移民政策,但是拆迁安置加上高标准的社区配套,县里还需要多拿出近10亿元。在拆迁过程中,县镇村干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千方百计帮助群众照顾利益,获得了普遍支持。
近期记者在齐河采访过程中,发现这样的“赔本”买卖还真不少。在县城南的黄金地段,2017年在房地产最火爆的时候,齐河却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7.5万平方米用于体育健身、休闲观光的园林式体育公园;同样是待开发的黄河国际生态城,齐河出台规定,建设开发面积不得超过1/3,其他的留给水面和绿地,并投入5亿元建设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今年5月由县政府投资12亿元的齐河黄河大桥通车,德州、济南两地七座及七座以下车辆是免费通行,目前已减免通行费约3000万元;今年8月起实施的针对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一系列减免政策,已经减少了政府收费8540万元……
记者就此向齐河县长滕双兴求证,“其实这些不能算是赔本。”他又向记者算了几笔账:大桥免费从长远来看加速济德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对接,对双招双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施企业改制清算和棚改同步推进,将解决上万个家庭的生计问题,消除了不稳定因素,赢得了好口碑;黄河滩区搬迁,保障了防洪安全这个大局,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助推了高效农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实际上是在为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松绑减负;先造环境再造城,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提高了居住品质,提升了城市品位。所有这些,对于齐河的未来发展都是重要利好……
“多做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对历史遗留问题不回避、不推脱,动真碰硬、主动化解;把作风建设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以发展成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效,这是党委政府工作题中应有之义。”齐河县委书记曲锋表示。
相关阅读社保网站查询 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