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工程技术投资(中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1949年的冬天,刘来宝所在的五师15团收到了任务,他们将从酒泉出发,开赴新疆。此时的新疆虽已通电起义,但仍暗流涌动。
11月28日,刚刚抵达阿克苏的部队收到情报,有国民党残部在和田烧杀抢掠,指挥部即令15团,迅速进军和田,保卫人民群众。
从阿克苏到和田隔着沙漠,只有喀什、巴楚两条路可走,都需要50多天。
刘来宝所在的15团,全称第一野战军第二军五师15团,组建于井冈山时期,曾参与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是赫赫有名的铁军。
现在,这支铁军决定走第三条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只有这样才能最快抵达和田。12月5日,15团共1803人出发,进入这片世界第二、中国第一大,号称“死亡之海”的沙漠。
17天的行军后,12月22日,15团抵达和田。当国民党残部看到死亡之海中,走出一支军队时,顷刻土崩瓦解,宣布投降。17天时间,人均负重30公斤,急行军790公里,强穿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并保持战斗力,在历史上,只有15团做到过。
和田成功解放,15团立下了前无古人的成绩,但那时候的刘来宝还不知道,这不是中国最后一次穿越死亡之海,很多年后,将有另一帮人,重走他们走过的路,一次又一次,向这片死亡之海,发起挑战!
六进塔里木——中国石油的未竟之役
1895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着10多峰装满补给的骆驼,从喀什出发,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他的新疆探险之旅。
塔克拉玛干没有善待这位探险家,多日的探险之后,他们陷入了缺水的绝境。最后,斯文·赫定扔掉除圣经之外的所有物品,逃出沙漠,用自己的靴子装了水,才回去救出他的助手。多年以后,这位传奇探险家对塔克拉玛干仍心有余悸,并在传记中将这片沙漠称为“死亡之海”。
对斯文·赫定来说,塔克拉玛干只是一次东方的神秘探险,而对新疆人民来说,这是千百年来的痛苦所在。沙漠分为非流动性与流动性两种,非流动性沙漠是固定在原地的,流动性沙漠则会顺着风不断迁移扩张,吞噬一切。塔克拉马干就是后者。
1950年,中国和苏联达成协议,共同成立中苏石油公司,进行石油勘探。苏联专家对塔里木盆地情有独钟,因为与塔里木相连的苏联塔吉克盆地和费尔干纳盆地,都已经发现油气田。
但事实并不如人意,两年的勘探时间,中苏队伍沿着塔里木绕了一圈,都没有找到油气,甚至南天山脚下有很大希望的库车坳陷,也被苏联专家定为“勘探禁区”。1954年,苏联把中苏石油公司移交中国,勘探停止。
苏联专家走后,中国技术人员挑起了大梁,他们决定,到沙漠腹地看看。
1958年,中国石油部组建505重磁力联队,进入塔克拉玛干腹地勘探,这个队共120人、320峰骆驼。九个月时间里,他们9次横穿沙漠,进行地质重磁力勘测。这是中国首次获得塔克拉玛干的勘探资料,当然行动也付出了代价,505队人员虽无伤亡,但在穿越中有70多峰骆驼牺牲。
505穿越的第二年,东北大庆油田发现,塔里木的勘探队伍全员撤出,支援大庆,塔里木就此从人们的视野中隐去,成了中国石油的未竟之地。
此后的很多年中,石油部有过多次重返塔里木的意图。
1964年石油部组织进入塔里木,没有结果,1970年再进塔里木,仍无功而返。1978年石油部组织塔里木会战,从全国各地抽百支队伍14800多人,围绕整个盆地进行“马蹄形”会战,持续了三年,除柯克亚有两口探井获得油气流之外,仍无突破。考虑到万人队伍长期在盆地工作,补给巨大资金捉襟见肘,石油部最终决定,放弃塔里木,全部队伍调往北疆克拉玛依油田。
从1950年中苏联手,到1978年塔里木会战,中国已经五进塔里木,五次都无功而返 。1979年的秋天,最后一支队伍离开塔里木,有人感叹,“塔里木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只是我们的装备和技术太原始、太落后”。但没有人想到,石油部没干成的事,地矿部干成了。
石油部撤离塔里木五年后,1984年,地矿部进入塔里木北部勘探,虽然都是在找油,但分属于不同部门。
9月22日,地矿部在库车县东部钻探沙参2井,进入地下5391米时,突然发生强烈井喷,油气混合着涌出,初步估计原油日喷约1000立方米,天然气200万立方米。
沙参2井突破后,曾在塔里木奋战多年的石油人坐不住了,请求再上塔里木。恰巧这时,刚是中国地震勘探队首次完成塔里木勘探的时间。
地震勘探,这是当今世界最有效的石油勘探方法,就是在勘探区域人为制造爆炸,再用精密仪器记录下震动的反射波,来勘探是否有油气藏存在。简单来说,就是给地球做CT。相比起二十年前505队的磁力勘探,地震勘探更精细更准确。
1982年,石油部掏出家底,花费4280万美元,向美国GSI公司购买了三套数字地震勘探装备,并聘请GSI公司42名技术人员进入中国工作三年,与中国组建联合地震队。
1983年,中美联合地震队进入塔克拉玛干,三年时间内,他们在沙漠中步行15000多公里,19次徒步贯穿沙漠,完全摸清了塔里木的构造。恰好这时,地矿部在沙参2找到了油气田,万事俱备。
1988年,中国决定再进塔里木,石油部地矿部联合调集人手,十大石油单位悉数到齐,会战人员达到32251人,第六次塔里木会战,正式拉响。
多年的期待没有辜负大家,会战第二年,沙漠腹地的塔中1井就获得工业油气流,成为塔克拉马沙漠第一口油井,塔中4井也随后出油。
找到了油,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产油?塔中井在沙漠腹地,前期钻探运输全靠空运和沙漠履带车,成本高昂。要出油 ,必须先修路!而在沙漠修路,这是世界级的工程难题。
塔中1井成功的第二年,1990年3月,国家科研院组成31人队伍从库尔勒出发,再次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为公路建设勘探地形。
将路面修筑在起伏几十米的流动性沙漠上,还要保证近50吨的载重高强度运行,全世界都没有可以借鉴的办法。此时恰逢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首个成果期,推动研究、教育、生产三方面联合。当时,新疆交通科学院提出,他们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进行过复合织物的基层实验,可以作为路基的技术。长庆筑路公司提出,他们在毛乌素沙漠时有过软地基铺设砾石避免下陷的经验。最后,天津大学土工试验,给出了塔克拉玛干沙子的耐压强度和密实度数据。指挥部综合三方意见,在塔里木进行了铺设试验,结果全优 理论可行 ,塔中公路计划正式启动。
这套工艺被正式命名为“强基薄面”,就是先将沙子压实,在沙面上铺一层编织材料,然后在上面铺盖砾石层,再在砾石层上浇筑沥青混凝土,形成一个三明治。
其中最重要的一层,就是编织层,编织材料的拉伸性可以在公路受力时,限制沙基路面的剪切滑动,同时防止上面两层下陷断裂。这个编织材料,就是我们常用的土工布。
最高超的工艺,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材料。
1990年,轮台-民丰沙漠公路启动,1995年全线贯通 ,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更是填补了世界空白,许多国际专家驱车中国考察,并留下评价。
沙漠公路成功后,塔中井开始源源不断产油,不久,塔北的牙哈油田也被发现,所有人都异常兴奋。
这样听起来,第六次塔里木会战好像取得了成功,其实不然。
塔中、牙哈虽然发现了油气,但因为开采和勘探难度,产量并不大,直到1997年 ,原油产量也只有20万吨,而北部的克拉玛依为870万吨,相差40倍。并且塔中、牙哈油田伴生的天然气也较少,无法回收。如果放到一个宏观的视角上来看,塔中是战役性的成功,但我们还需要战略性的突破。1996年,会战的第八个年头,所有人心里都开始打鼓,没有大油气田,会战就无法为继,第六次进入塔里木,难道又要离开?
第六次塔里木会战指挥者是邱中建,大庆油田的发现者之一,参加塔里木会战时他已56岁,临近退休。
也是会战启动的同年,石油部改制撤销,职能移交能源部。这意味着,这次塔里木会战,不仅是邱中建职业生涯最后一次石油会战,也是中国五十年来石油会战的最终章。中国石油事业不该留下如此的遗憾。
最后,不甘失败的塔里木人决定,进入那个自1950年后,就未再踏足的勘探禁地。久有凌云志,重上天山南 !
天山攻坚——库车一役定成败
1996年,塔里木指挥部启动库车攻坚战。库车坳陷位于天山南麓,东起库尔勒,西至阿克苏,面积2.9万平方公里。
从地质学上看,这块区域属于富含油气的前陆盆地,但勘探、开采难度极高。坳陷的地面为雅丹地貌山地,地表高差600-2800米,几乎没有人行走的道路,勘探界的13项难度指标中,库车坳陷有7项都是世界第一。1950年中苏石油公司勘探至此时,甚至动用了苏联第十三航测团进行航空磁测,都没能完成勘探。
没有资料,我们的地质学家只能望而兴叹,这也成了库车攻坚战的第一道坎。
前面我们说了,地震勘探就是通过震动波进行勘探,但具体实施中更为复杂。要接收地震波,就需要在整个区域设置地震测线,然后人员沿测线放置检波器接收震波,才能将信号数据转换成图表。地震测线又分为直测线和弯测线,以往对库车的勘探,因为山丘沟壑无数,只能沿着山沟走,布置弯测线,对数据精度有很大影响。地震队是钻井队的眼睛,如果眼睛看不清,那打再多井也找不到油。
库车攻坚启动后,指挥部决定,将2201地震队调入塔里木,进行直测线勘探。这支地震队曾在广西十万大山的勘探中,荣获“铁军”的称号。
1993年3月,2201地震队进入库车,进行直测线施工。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必须沿着一条直线走,遇山翻山 ,哪怕遇到悬崖,也要顺着直线一路将检波器打入悬崖底部。有时候登上一座山需要半天时间,打眼结束时已近黄昏,下山很危险,地震人员就会独自在这座百万年来无人抵达的山头,度过一夜。
三年时间里,2201地震队用坏了2.7万双军用胶鞋,3000把镐头,3万多根钢钎,将地震测线从弯线变成直线,库车坳陷的面貌,终于呈现 。
依靠2201的资料,1996年,指挥部入场,打下了库车攻坚第一口井 ,东秋5井。
如果塔里木会战是一个长达五十年的故事,那么库车攻坚就应该是这个故事,取得成功的段落。但现实不是故事,现实要比故事残忍得多。
1995年4月,库车攻坚战的第一口井东秋5井完钻,井深5300多米,打了700多天,耗资上亿人民币。但人们发现,下面什么都没有。东秋5井失利后,指挥部又先后打了克参1井 、克拉1井,仍一无所获。
四年打了三口探井,全部失败,整个塔里木指挥部都陷入低潮,不仅是内部的压力,库车攻坚失败后,石油界对库车坳陷产生了质疑,有专家写信给中央说,“塔里木会战以来,七年时间一共打了140多口空井,每口井都是上亿,该收场啦”。
在内外的压力下,塔里木指挥部展开了论辩会 ,大部分人都坚持,中国石油不能留下库车这个遗憾,他们决定再上一口井 ,克拉2。
第二年春天,克拉2开钻,设计井深4100米。承担钻探任务的二勘6088队立下军令状,打不好这口井,全队集体返回四川。
对所有人来说,这口井都可能是库车攻坚最后一战了,而且还是最难的一战,克拉2位于库车坳陷北部中端,指挥部通过地震资料推断有油气存在,但这口井有一个致命难点,超高压。
石油和天然气在地下时,是储存在岩石孔隙中,就像水充满在海绵里,这个充满油气的海绵,叫“储集层”。但这块海绵位于地下深处,承受着巨大的地层压力,油气很容易在挤压中逃逸。决定一个油气藏能否活下来的,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起封闭作用 防止油气逸散的盖层。
盖层有承载极限,如果压力过高,就会破裂导致油气逃逸。评估一个油气藏的压力状况的主要参数,是地层压力系数,即地层压力与静液压力之比。
0.8-1.2是正常地层压力,低于0.8为低压,高于1.2为高压,高于1.6则为超高压异常压力。以往的勘探经验表明,高压对油气藏弊大于利,埃克森公司曾经提出,压力系数超过1.96时,盖层将会破裂,这个1.96在勘探中也被称为“压力死亡线”。
而克拉2的地层压力,是2.0。
后来邱中建在回忆中说,克拉2是他职业生涯最难的一个抉择。
经过十个月的艰苦鏖战,1998年1月20日,6088队抵达地下3000米,此时正值冬季 ,地面的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30度,工人们穿着棉衣坚持施工,当到达3499.87米时,钻管突然喷涌出了天然气。第二天,指挥部抵达克拉2,启动完井工程,数个测试队也动身前往。9月17日在完井测试中,所有人围在井口,强劲的天然气流从喷嘴中涌出,冲破了天山的静谧。工人将它称为“冲天一啸”,第六次塔里木会战十年来苦苦寻觅的梦想,终于出现。
克拉2面世后,经过两年的勘探,探明含气面积47平方公里,天然气储量2840亿立方米,储量之大 、丰度之高 、举国罕见,是中国至今为止最大优质整装气田。克拉2问世的第二年,邱中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完美句号。
但关于克拉2还有一个未解之谜,2.0的压力系数下,它是怎样出现的?
答案还是盖层。
前面我们说了,决定油气藏存活与否的是盖层,但盖层本身也分为多种。按岩性分类,盖层分为膏盐类、泥质岩类、碳酸盐岩类等。其中泥质岩最常见,膏盐类最好;按分布范围分类,盖层分为局部性和区域性,局部性是常见盖层,只对某一地区起控制作用,区域性则是对整个坳陷起作用。而克拉2的盖层,正是膏盐类的区域性盖层。
这块完美盖层,在天山脚下捂住了一个大气田。让那个自1987年就提出,一直停留在纸面上的工程,具备实施条件。同时,也为我们打破那个东亚锁链,提供了机会。
东亚之缚——中日韩地缘迷途
俄罗斯和欧洲的天然气博弈,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能源焦点,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实际上全世界进口天然气最贵的地区,是东亚。
天然气运输分为两种,管道天然气(PNG)和液化天然气(LNG),譬如俄罗斯和欧洲就是管道天然气,但有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并不接壤,就需要将天然气加压液化,再通过海运运输,就是液化天然气。
受资源禀赋的影响,东亚一直是全球LNG贸易的最大买家。
2021年,世界LNG出口量国前三名为澳大利亚、卡塔尔、美国。而进口量前三名的国家,是中国、韩国、日本。比进口量高居世界第一更危险的是,东亚三国购买天然气比其他国家更贵,2019年,北美LNG为2.53美元,欧洲4.45美元,亚洲则为9.43美元,是北美的三倍欧洲的两倍。原因只有一个,定价机制。
北美和欧洲的天然气定价机制虽有区别,但都是PNG和LNG完全市场化竞争,并以一个国家制定的数值为基准点,而亚洲普遍采用与原油挂钩的方式进口。也就是说,北美和欧洲的液化天然气价格,是通过和管道天然气价格竞争形成的,谁低就用谁的。而东亚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则是和石油价格挂钩,不管市场资源如何,只能高价买。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国家为了支持埃及,集体抱团,停止向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日本出口石油。
这次断油风波极大影响了日本,为了防止再受影响,日本开始引入天然气来部分取代石油需求。但日本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为了让天然气出口国愿意与自己签订长期合约,日本主动将天然气进口与原油清关价格(JCC)挂钩,抬高价格 ,吸引出口国签订合约。
这种做法没有问题,但日本政府的这种低姿态,却在后来成了出口国向其他亚洲国家出口LNG的惯例。
日本韩国本身没有天然气资源,只能依靠进口,没有话语权。同时日韩两个国家也各怀齐心,无法形成联盟和出口国谈判。最终导致这个高价进口机制延续至今,中国也深受其害。在国际贸易中甚至有一个专有名词,“天然气亚洲溢价”。
现在你能明白西气东输的重要性了,它不仅仅是输送,而是为在全国管道打下基础。如果我们能建设一张管网,无论LNG还是PNG,都能畅通无阻抵达每一个城市,那么就能实现LNG和PNG市场化竞争,谁便宜我们就用谁的,打破“亚洲溢价”。
现在,让我们回到西气东输。邱中建、2201地震队 、6088钻井队、以及所有塔里木石油人,他们的仗打完了。如果说塔里木会战是与天斗 与地斗,最终取得胜利,那么接下来,这场仗将进入另一个维度,与人斗。
世纪谈判——WTO的隐秘往事
前面我们说了,克拉2的存在是源于一块理想的盖层,但克拉2的特别不止于此。石油和天然气在地下往往是伴生形式出现,但比例不同,以往中国油气勘探中,塔里木西南坳陷的比例为1:2.3、吐哈盆地1:0.23、准噶尔1:0.21、柴达木1:0.45、除了塔里木西南坳陷外,基本都是油多气少,也就决定了天然气无法很好利用。
但克拉2不同,它的油气比例为1:5,几乎是一个为西气东输专门定制的气田。
克拉2面世当年,1998年10月,国家计委启动输气计划,建设年输送量为120亿立方米的管道,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输送到上海。2000年2月14日,国务院召开论证会,成立西气东输工作小组,讨论方案。
西气东输整个工程可以分为三部分,上游的气田开发、中游的管道运输、下游的市场运营。按照惯例,这类涉及民生发展的重大工程,都是由国家牵头,国有企业来施工。但每件事都有其时代背景。
一是西气东输长度4000公里,要穿越山脉江河,是世界级的管道工程,当时中国没有这种级别的经验;二是西气东输立项时,中国正在进行WTO谈判,以积极的姿态加入世界产业链。
综合种种,中国决定。
第一,西气东输工程完全市场化运作,中石油中石化自己开拓市场 建设管道;
第二,只要上游的气源和下游的市场是在我们手里,中游的管道工程,可以完全放开对国际招商,找有管道经验的企业来共同投资,他们挣钱我们学习 。
这两个决定是符合当时环境的,再加上西气东输又是西部大开发的起步之棋,足以表达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2000年12月,西气东输工作组在《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的英文版上,登载招商公告,这是中国最大对外合资工程,吸引了超过90家国际企业。
2001年5月,经过专家组的评审,美国埃克森美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荷兰壳牌、英国BP集团、四家公司入选伙伴列表,并由德意志银行担任财务顾问。
但合作还未开始,俄气就主动退出了。
退出原因是,西气东输的工程难度,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和经验。
俄气前身为苏联天然气工业部,也是当初中苏石油公司的主要组成。我们已经走到了他们没有走过的路。
俄气退出后,合作项目进入正式交流阶段。交流初期,工作组的方案是三家外资公司组成集团,占30%股份,中石油和中石化各35%。
三家公司不同意,多轮谈判后 ,最终方案为外资集团三家公司各占15%股份,共计45%,中石化5%,中石油50%,项目合作期限45年,所有人达成一致。
但谈判并未结束。
就像前面说的,西气东输整个工程分为上中下游,如果以经济回报的角度看,这个项目回报率最高的是上游,其次是下游,而对外招商仅限于中游管道部分。外资集团希望能够进入上下游,但当时中国的天然气市场还未开发,无法预估成本利润,只能靠国企来扛。
如果外资企业进入,必然通过对下游用户提价来弥补风险,中方的态度很坚决,下游不能放开,只能在中游合作。
介入上下游遭拒后,双方争辩不下,合资谈判一度陷入停顿。期间甚至发生,外资集团私下放出合作失败,中方没有决心的消息,然后又发布辟谣公告否认合作失败,以此来向中国施压。
这些事对谈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最后,外资企业相继退出,只剩下壳牌一家。此时的中国仍对合资抱有很大期望,继续与壳牌谈判,中石化还主动退出了项目,让谈判更方便利索。
后来壳牌提出,要求项目的回报率从预计12%,提高到保证15%。3%的差距并不大,问题在于保证两字,西气东输是完全市场化运作,国家不会兜底,而市场是有风险的,即使12%的回报率也只是评估公司的预计。如果保证,无异于直接借债。谈判久悬不下,中石油的总经理马富才也在采访中透露,“压力很大,外方的要价太高”。
这场谈判持续了两年,大小会议上千次。期间中国已经自己完成了大部分修建,仅剩下加压站等技术空白领域,需要外资的经验,但我们还是没等来这最后一点。2004年8月,谈判破裂,外资全部退出,中国最大对外开放合资工程就此夭折。中石油将要独自承担1400亿的投资,以及无法预测的风险。
钱财尚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我们将独自面对技术鸿沟。
大变局————谈判破裂,准备攻坚
建设一条从城南到城北的管线,只需要几支施工队,但要建设一条长达4000公里,运输天然气的高压管道,则需要上百种工业门类,和数万名工人的集合。
在技术上最关键的有两个点,管道和加压。
西气东输的管道管径1016mm,输送压力在10兆帕以上,相当于大气压的一百倍,并且要面对沙漠 戈壁 地下 等环境,对钢管材质要求苛刻,只能使用X70高强钢制造,而中国当时最高也只能制造X60钢材。西气东输的预算中,钢管占了整个工程近50%,如果全部进口,又是一笔巨款。
2001年,X70钢管研究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由西气东输工作组协调,集结数家企业,进行攻坚。钢管研制需要先原料后管道,在工作组指挥下,舞钢、鞍钢 、华钢 、中石油管材研究所,进行原料钢材的研制,宝钢 、华钢 、管钢,进行钢管技术的研制。
六大单位攻坚下,相继攻克技术难关,开发出X70螺旋埋弧焊管和直缝埋弧焊管,生产合格率达到97%以上,配套焊丝和焊剂也完成国产化。2002年6月21日,首批国产X70级钢管运达现场,通过工作组验收,投入使用。
管道完成了,接下来的加压,则是真正的重头戏。
西气东输管道起自新疆轮南站,止于上海白鹤镇,主干线全长3843公里,由一根高强度管道贯通,轮南首站会使用加压的方式,将天然气送往上海。
但管道内部并不是真空,天然气在管道内部运输时,由于摩擦阻力,压力会不断下降。压力下降又会导致气体体积变大,阻力进一步增大,恶性循环。所以,我们需要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加压站,不断对气体进行加压,而加压站的核心设备,是压缩机。
压缩机的原理很简单,比如电风扇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加压机,将风扇后方的空气压缩到前方。你也可以理解成西气东输管道中,每隔一段,管道里就有一个巨型风扇吹风,让天然气更快流动。
原理简单,但实现并不简单。
西气东输年输送量120亿立方米,输送压力都在10MPa以上,这代表压缩机必须有相当大的功率。还是电风扇举例,一台普通电风扇的功率为0.05kw,西气东输加压站的压缩机功率为30000kw,相当于60万台电风扇。
如此巨大的功率,再加上压气站都在荒郊野岭,就意味着这台压缩机不可能靠电力驱动,只能靠燃料驱动,所以也叫燃驱压缩机。而有燃料 ,就代表有涡轮。
想象一下,一台使用燃料,通过涡轮产生动力,带动风扇旋转,将气体喷出的机器。还有另一种工业机械,和它有一样的原理——航空发动机。
是的,西气东输加压站的每台燃驱压缩机,都是一台货真价实的航空发动机,只不过在地面叫燃气轮机,而燃气轮机和发动机直到今天也是我们的工业痛点。
唯有这一项难点,是不可能短时间攻破的,只能进口。
西气东输全线有十座压气站,共15台燃气轮机。国际上能够提供这种大功率燃气轮机的供应商有四家,罗尔斯(英国)、通用电气(美国)、索拉透平(美国)、普拉特·惠特尼(美国)。
但在招标中,普惠公司因为涉及美军发动机技术,被美国叫停,索拉透平不符合需求没有入选,只剩下罗尔斯和通用电气两家。最终,中国选择了前者。
罗尔斯公司全称罗尔斯罗伊斯,是欧洲最大航空发动机企业,成立于1906年,主要生产航空发动机和汽车,1973年,这家公司被一拆为二,分离出去的汽车公司,有一个我们熟知的名字,劳斯莱斯。两家公司的logo,到今天都还是同一个。
罗尔斯提供给中国的燃气轮机,型号为RFBB36,由RB211航空发动机改进而来,这款发动机曾用在L-1011客机上,是罗尔斯的看家法宝。
2004年,西气东输管道贯通前夜,中国购买的15台RFBB336燃气轮机到货。
在进口罗尔斯压缩机的同时,中国顺势启动了燃气轮机打捆招标项目,将工业领域 、船业领域的燃气轮机订单打包给外商,用市场换技术,引进了GE 、三菱重工 、西门子制造商和哈汽 、东汽 、上汽 、南汽四家公司合资,实行国产化制造。
但国产化的过程并不顺利,打捆招标从2001年启动到2007年的六年间,外商拿走了利润,但始终只允许中方接触非核心部件。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西气东输的管道一旦启动就不能停,为了防止意外,每台压缩机都需要配备大量的备件,而这些备件只能高价进口。不止西气东输 ,工业领域、船业领域的燃气轮机也是如此。
但好在,市场上并不只有一家供货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谁诚意大,就用谁的。
2004年,罗尔斯成为西气东输供货商
2006年,GE击败罗尔斯成为供货商
2008年,罗尔斯夺回供应商
三个月后,GE重返供货商之位
2009年,罗尔斯再夺回
2011年,罗尔斯卫冕成功
2013年,罗尔斯再次卫冕
在市场资源配置的轮转中,最终,2015年,中国船舶集团研制的燃气轮机通过验收,在西气东输三线点火成功,成为我国首台国产30兆瓦燃驱压缩机。虽未到达世界前列,但已完成从0到1的追赶。
在燃气轮机攻坚时,西气东输的脚步没有停下来等待,进口燃气轮机固然昂贵,但一昧追求完全国产和省钱,只会拖延进度。
2000年,西气东输工程启动,2004年全线投产,这条管线全长4200公里,先后穿越黄河、淮河、长江,跨过戈壁、荒漠、高原,将新疆地下4000米,6500万年前沉积的天然气,送入东部无数家庭,造就厨房的氤氲。
我们未曾踏足新疆,但新疆已向我们奔来。
不过这不是我们的终点,当西部的天然气东送之后,我们还要建立天然管网,将它送往全国各地,当天然管网成型后,我们还要,回到新疆 。
新疆!新疆!
西气东输完工五年后,2009年,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启动,抵达香港,刷新中国天然气管道记录。2012年,西气东输三线开工,抵达广东、福建,为通往台湾打下基础。
截至2021年,西气东输累计供气6800亿立方米,直接供应200个城市,近5亿人口,节省的能源相当于种植阔叶林30亿公顷。
建设三条管道的二十年间,中国相继突破X70、X80钢管技术,完成X100钢管研制,先后联合多家企业,对燃气轮机 、大口径球阀等关键设备,进行国产化攻关,使我国管道建设技术达到世界前列,并最终实现,技术出口国际合作 。
从西气东输开始,中国成为世界天然气市场最活跃的国家,中亚、中俄、中缅管线先后建成,沿海LNG接收站星罗棋布。
2022年 ,李雅兰接任国际燃气联盟主席之位,成为IGU首位女性主席和中国籍主席。
同时中国拿到2025年世界天然气大会举办权,亚洲溢价,即将破缚。
西气东输完成了,我们真的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铺下了一张网。
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启动的同年,2019年,刘来宝在新疆逝世 ,享年99岁。
1949年解放和田后,刘来宝所在的15团,原地改编为新疆建设生产兵团十四师47团,铸剑为犁屯耕戍边,再没有离开和田。
至此,穿越死亡之海的15团1803人,仅杨世福在世。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15团申请入朝参战,没有得到批准,他们便在沙漠边缘开垦了一块农田,命名为“三八线”,以作纪念。和田脱贫后,这块农田被改造为老兵公墓,离世的老兵均在此长眠。现在,15团在三八线重新集结。
刘来宝去世的同年,2019年,塔里木油田博孜9井试井成功,成为第二个塔里木万亿气田。
2021年,和若铁路贯通,包围塔克拉玛干沙漠,实现千里同轨。
2022年,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通车,死亡之海,已成历史。
从1949年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起,中国六进塔里木 、天山攻坚、西气东输 、脱贫攻坚、七十年筚路蓝缕、五代人矢志笃行,终为中国能源铸下丰碑。
我们如何证明中国真的存在?我们如何证明上海弄堂的囡囡,与天山脚下的古丽,共处一个国家?
唯有相信。
穿越死亡之海的15团相信,只要他们再快一点,就能穿过沙漠,让和田人民不再受苦;徒步库车坳陷的2201地震队相信,只要他们再翻一座山 ,就能找到油田,让西部人民不再贫穷;纵横南北的西气东输施工队相信,只要再进一步,就能建成全国管网,让中国人民不再受能源之苦。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相关阅读“ChatGPT之父”预测:中国会诞生有自身特色的大模型,未来将有10至20个模型“脱颖而出”
《亚洲货币》(中国在国际货币)
《亚洲货币》杂志,中国金融 杂志
货币元年?早期货币
数字货币 监管 中国(数字货币在中国的发展)
金融中国货币,金融在中国的发展
数字货币国内 中国数字货币什么时候发行
数字货币监测?中国唯一合法数字货币
货币与中国 中国钱币演变图
老挝货币与美元(老挝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