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手艺活”:从全球探矿到“深挖矿”
导语:打造可持续、可预测、稳定的盈利企业。
手艺活的极致,是庖丁解牛和匠石运斧。
靠外部总量投入“暴力”拉动增长的时代过去了。新周期下的结构性增长机会,更多依靠内生式增长。
掌握增长关窍并长期践行者,则如前述二者,游刃有余、运斤如风,“技近乎道”。
在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和保罗·罗默(Paul Romer)的内生增长理论中,创新驱动下的边际产出,不因投入增加而衰减,突破了生成要素的“结界魔咒”。而全球化加速了知识流动和组织之间的合作。
如同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说的,“要靠手艺赚钱,靠能力和水平去赚钱,这是坚定不移的”。
在3月28日的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以及3月27日的致股东信中,他进一步将复星未来发展的重心,具象化为“在优势产业里深挖矿”:
“我们更加明确,要聚焦于打造可持续的、可预测的、稳定的盈利企业。”
“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努力,复星逐步完成全球的产业布局,锚定了家庭消费产业主赛道,致力于为全球家庭‘智造’健康、快乐、富足的幸福生活。复星的产业运营策略,也随之从在全球各地、各个行业找矿、探矿,逐渐转变为深挖矿、挖好矿,在已经探明的产业,持续深耕,增强确定性,把稳定的盈利增长作为未来复星运营的核心目标。”
相比探矿阶段,深挖矿更有确定性,更能保证产出乃至盈利的稳健,但也非常考验“手艺活”的技艺水平。
复星擅长的两门手艺,是全球运营与创新。
01 穿越激流
2023年,复星国际(0656.HK)总收入人民币1982亿元,同比增长8.6%;产业运营利润达人民币49亿元,较2022 年同口径同比增长2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支撑集团稳健增长的四大核心子公司,总收入同比上升8%,收入贡献占比达72%。
豫园股份(600655.SH)旗下珠宝时尚板块营收367.27亿元,同比增长11.05%。复星医药(600196.SH)生物药平台复宏汉霖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营业收入53.949亿元,同比增长67.8%。
复星旅文(1992.HK) 旗下全球度假品牌Club Med营业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19%,再创新高。复星葡萄牙保险稳居葡萄牙市场首位,占30%的领先份额。
业绩的稳健增长,得益于复星近年来持续推进的“聚焦主业”战略。
聚焦主业的“有为”之前,是有所不为。
2020年初,复星即开始逐步退出非战略非核心领域。去年,陆续退出了南京南钢、建龙股份和泛亚航运等重资产项目。
郭广昌认为,结合当前的利率水平和融资环境,需要继续降低重资产比例,聚焦于发展轻资产盈利。
复星“瘦身”的成果,是优势资源更为集中,债务杠杆持续优化。
2023年,复星国际的总债务占总资本比例进一步降至50.4%,较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平均债务成本为5.6%。
去年5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开展正面评级行动,将复星评级展望提升至“稳定”。
“聚焦主业”的有所为,则有赖于“拥轻合重”的资产运营方略,以及全球化和创新的驱动。它们既是能为“挖矿”产出带来更有确定性保证的“手艺活”,也是复星创立迄今三十余年长续发展的内在基因。
02 全球生长
赴港上市十七年,复星“全球组织+本地经营”模式逐渐成熟。
坐拥超35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布局,海外收入近乎占据复星半壁江山。全球各地“开枝散叶”,来自十多年的聚焦与积累。
2023年,来自海外的收入达892亿元,占复星总收入的45%,十年复合增长率55%。其中,欧洲、美洲、亚洲和其他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59%、24%、10%和7%,海外员工超5.1万人。
郭广昌眼中的全球化,更多是指打造全球化的能力。在“复星定义”中,全球化主要包括三项:全球化研发和业务开发能力、全球化运营能力以及全球化投融资能力。
全球化研发与业务开发,在医药健康板块体现最为充分。
2023年,复星医药旗下创新药企复宏汉霖(2696.HK)研发投入达14.34亿元。
其研发管线中,共有48种创新药和11种生物类似药,药物形式覆盖单抗、双抗、抗体偶联药物、重组蛋白、小分子偶联药物等,并同步就16个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30多项临床试验。
复宏汉霖自主研发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是全球首个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已在中国和印尼获批上市。
为在美上市,汉斯状对比一线标准治疗阿替利珠单抗用于治疗ES-SCLC的头对头美国桥接试验,正在推进。涵盖医学事务、市场准入、销售等职能的美国创新药团队,也与Syneos Health达成合作,为汉斯状在美商业化提供支持。
抗肿瘤药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已在4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2024年有望在美国和加拿大上市。
全球化运营,首要体现在复星洞察行业趋势下的价值挖掘。
作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度假连锁集团之一,历史悠久的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2015年自纳入复星版图后翌年,即实现扭亏为盈。
在长达20年向高端转型的进程中,Club Med构建了覆盖全球的“度假村组合”。
截至2023年年底,Club med在全球六大洲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运营68家度假村。
Club Med聚焦高端的战略,清晰且卓有成效。2023年内,Club Med平均每日床位价格为人民币1681元(按一致汇率计),与2022年及2019年相比,分别增长9%及31%。
全球化投融资领域,复星着重以产业为先的“补强型”投资,着眼于构筑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2023年,海南矿业(601969.SH)完成与KOD及KMUK项目交割,获得非洲马里的Bougouni锂矿资产。该项目将与海南矿业自建氢氧化锂项目形成一体化产业链。
在另一个向度上,集团赋能下,海外子公司在母国之外的运营成效,亦是复星“全球组织+本地经营”模式成熟的体现。
近年来,翌耀科技核心子公司FFT在巩固传统德系客户的基础上,将业务拓展至总装、工程机械、新能源电池电驱装配等。2023年翌耀科技德国以外收入占比超60%。
复星葡萄牙保险,国际业务总保费17亿欧元,同比增长11%。来自葡萄牙以外的国际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6%增长至2023年的33%。
03 创新引领
与全球化相辅相成,创新是复星另一个核心增长引擎。2023年全年,复星国际的科创投入达到74亿元人民币,同口径同比增长14%。
开放式创新模式,是复星创新逻辑的核心。
外部合作与内部研发相结合,有利于加速创新成果的产出和商业化。这种模式,促进了知识产权双向流通,同时可构建创新人才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多元化、高效率的创新生态系统。
复星健康板块的三家公司——复宏汉霖、复星凯特和直观复星,在这一创新逻辑下,连续取得各自领域的突破。
由于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很多公司长期无法盈利,不得不寻求转型或卖授权等方式变现。
星矿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通过18A条款赴港IPO的生物药企,累计研发支出高达775亿元,同期累计亏损超过1500亿元。
作为港股18A第一家盈利的生物药企,复宏汉霖迎来了创新收获期,跑通了“从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到深度孵化”一整套商业化模式。
公司有5款产品在中国上市,2款产品全球上市,19项适应症获批,触达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并惠及逾56万名患者。
核心产品汉斯状已对美国、欧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授权。2023年,该产品销售收入约为11.198亿元,同比增长230.2%。
自2010年成立以来,复宏汉霖建成了一体化生物制药平台,商业化总产能达48,000升,已实现中国、欧洲、东南亚和拉美等市场的常态化供应。
复星凯特打造的CAR-T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这一突破性疗法,已成功治疗逾600位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
而直观复星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Xi系列,具有高度精确的机械臂和3D视觉系统,走在微创手术的前沿。截至目前,达芬奇Xi在中国装机总量超360台,累计惠及超42万名患者,并于2023年拉开国产化大幕,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共同研发、全球销售”。
今年年初,复星医药联手深圳市引导基金等七方投资人拟共同出资设立50亿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为生物医药、细胞和基因等领域创新企业,提供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方位支持。
在更广泛的行业领域,复星旗下产业发展,同样遵循创新驱动、技术引领的原则。
2023年5月,豫园股份旗下的复豫酒业成立复星酒业全球科创研究院,探索酒类产品在新人群、新场景、新商业模式中的创新机会,助力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
6月,豫园文化饮食集团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高品质米面制品关键技术开发联合实验室”并在速冻包点抗老化抗冻裂方面取得进展。
04 水积之厚
郭广昌形容2021年是复星“最困难的一年”,2022年经历了一场“完美风暴”,2023年则继续“穿越激流”。2024年,既“坚定不移”又“如履薄冰”。
过往三年,困难与压力是众多企业共同面对的。但最难的,并非承受外部环境变幻莫测带来的剧烈波动,而是十数年如一日的坚持。
日拱一卒。以水积之厚,力负大舟。
相信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在更有确定性的方向上积累、赋能,也更能保证盈利稳定增长。
这些年来,复星的战略侧重点虽有所变化,但根基深深扎进产业,关注人类健康、快乐、幸福的本源性议题并无改变,且以“手艺人”的精神持续精进,这或许正是它能够不断穿越惊涛骇浪、与潮汐共振的密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