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三个层次(货币分为哪三类)
一、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
主要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强弱。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使持有人不受损失的能力。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不同,信用货币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在我国关于信用货币层次的划分,学术界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主张以货币周转速度划分的,有主张以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的,也有按货币流动性划分的。若按流动性划分,其依据是:
1.相对能更准确地把握在流通领域中货币各种具体形态的流通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
2.在掌握变现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其变现成本、自身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3.央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在货币流通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货币流动性划分各个层次,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结构的依据。
二、凯恩斯人需求的五个层次理论
1、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的。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①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③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
2、反映消费者需求层次发展规律的思想观点。人们消费需求的发展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级升迁的过程,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梯度发展的态势,即消费需求梯度发展规律。正确反映这一规律要求的理论,就是消费需求梯度理论。
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要层次分为五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自尊和他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苏联理论界也做了内容相近的划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人们消费需求梯度发展的态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至于在理论上如何反映这一规律,将人的需要划分为多少级,每一级的具体内容及其特征是什么,则需要理论界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是怎样的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四、资本金融的三个层次
1、经济转型中的资本金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资本金融的三个层次是资金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自由化。这既是一个规范化模式,又是一个为中外史实所证明的实证模式,它充分体现了资本金融建设工程具有的层次性和顺序性。
2、目前我国处于第一层次基础建设阶段,第二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可以起步。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是怎样的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都是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的,尽管各国在货币层次的具体划分上有差别,但是标准是一致的。以下为货币层次划分类别:
3、M2=M1+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4、M3=M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
相关阅读日本货币转换 持有货币兑换货币
理想持有货币?货币量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凯恩斯模型中货币需求取决于
货币增发量中国(中国人民持有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指标?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供给体系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货币供给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什么意思)
货币供给理论分析 货币供给由什么决定
货币的外生性?货币的普遍接受性
货币供给例子?货币供给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