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一、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
1.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物价变动率是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综合物价水平取决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对比关系,而货币均衡又是总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综合物价水平的变动,来判断货币是否均衡。如果物价基本稳定(物价指数在3%以内),说明货币均衡;如果物价指数超过3%,说明货币失衡。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是判断货币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物价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因而,当>时,过多的货币不能通过物价上涨平衡和回笼,只能大量充塞于流通之中,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延缓。过剩的货币越多,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幅度越大。
例如,我国在1952年~1987年这36年中现金流通速度有升有降,其中23个年份是下降的,13个年份是上升的,总的趋势是下降的。36年中,现金流通速度减慢了10.38次,年递减率3.59%。减慢率最高的是1961年(-34.65%),加快率最高的是1963年(+24.02%)。说明我国长期以来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尤其是在1962年~1964年间,货币失衡达到顶点。
3.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可用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结合衡量货币是否均衡在体制转轨时期(如我国目前情况下),对物价实行国家定价的商品正在逐步减少,实行自由定价的逐渐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当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求量时,一部分表现为物价上涨,而另一部分又表现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前一种表现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二、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
1、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表现为:
2、(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3、(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也绝非是等量的。
4、(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样,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5、(4)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足,则总供给不能充分实现;过多,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推动总供给增加,但并不一定可以因此消除差额。
三、三部门经济中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AD(总需求)=AS(总供给) 在三部门中,AD=C+I+G;AS=C+S+T=Y。 三部门要达到均衡必须满足AS=Y=C+S+T=AD=C+I+G,即S+T=I+G。
相关阅读利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利率对知识产权的影响)
货币增加导致利率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宽松政策货币如何(货币宽松政策与房地产)
货币增加利率下降(利率降低的原因)
利率 影响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减少利率升高
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加大货币流通?货币流通
基础货币加货币需求?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基础货币和货币存量(基础货币包括)
减少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量减少物价下降